11月22日下午,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应邀做客威尼斯7798cc2024年第11期“文渊论坛”,为全院师生作题为“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外语学科的话语创新——以中国非洲文学学为例”的学术报告。讲座由威尼斯7798cc申富英教授主持。
朱振武首先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,强调了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新,特别是对要素的重新组合。外语学科特别是翻译学科必须摒弃旧路,勇于创新和发展。
朱振武提出了外国文学学者应具备的“四个三”,即三个精神(主体精神、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)、三个跨越(跨越学科、跨越学界和跨越领域)、三个打通(打通中外文学隔阂、中外文化桎梏和相邻学科藩篱)、三个自觉(文化自觉、服务自觉和研究自觉)。朱振武还指出了当前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四个缺失,即主体意识、创新习惯、包容精神和文化认同的缺失,并强调了研究外国文学应该有个性、文化背景、目的主旨、学术理路、交流沟通的内涵和本钱,以及独立的见解。
在探讨“世界文学”的问题时,朱振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,包括当前的“世界文学”是否真正代表世界文学、主流文学的合理性、主流文明的多样性等,引发深思。朱振武特别强调了非洲文学的特质——非洲性,即非洲及非裔人民对源自非洲大陆历史文化的深层认同。他提到,非洲文学在殖民、反殖民和去殖民书写中衍生出多种具有共同体意识的美学表达、思想观念和历史形态,并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呈现出全方位的流散特质。
最后,朱振武介绍了中国非洲文学学的掘进路径和启示,强调外国文学学者应该杜绝机械套用理论现象,摆脱画地为牢和自我窄化,学会“三容”,即包容、兼容和扩容。同时,呼吁中国外国文学学者的文化自信和批评自觉,以及对世界文学新秩序的实现。
此次讲座为外语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,鼓励学者们在新质生产力的语境下进行话语创新,为中国非洲文学学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